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不能一味责怪企业的逐利性,如果高校准确地分析和对接了企业的需求,找到了校企双方合作的需求区和致胜点,合作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相反,路子会越走越宽广、越亮堂。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本报记者 章仙踪
入学时曾表示“很迷惘”的肖方舟,在湖南省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系已读大二,不久前和同学钟运组成小组,夺得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芯片级)第一名。“技能竞赛改变生活”,肖方舟说,主要是遇到了黄栋梁这位好老师,他的专业水平实在是了得。
同黄栋梁一样,株洲职院有一大批专业技能过硬又爱岗敬业的“双师型”教师。学院院长邓志革认为,是多年来坚持的校企合作把师资队伍做强了。
校企合作,形成“院校群对企业群”合作新模式
“我们与企业合作,从来不谈要投多少钱、多少设备,或者要求安置多少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我们最看重的,是企业的先进技术、工艺、流程和企业文化,让教师们深入企业,真正学到手,再教给学生。”学院负责人表示。
2007年,株洲职院在与深圳毅俊公司合作的基础上,成立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由公司联合时代电气、株洲汽齿、中联重科等81家企业,由学院联合30多所省内外高、中职院校,实现“院校群对企业群”的校企大合作,一下子盖过了当时许多学校苦寻单个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小合作的势头。学院认为,小合作固然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学校人才培养的计划性、规定性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市场调节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校企合作成本高、风险大、合作关系脆弱。群对群的合作,人才培养标准出自学院和企业,人才供应不主要针对某个企业的某个具体岗位,而是针对众多企业的岗位群,减少了企业风险和负担,因而能实现供求两畅。
以华大菁英为平台,株洲职院创建了一套由54个文件组成的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具体合作开发了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硬件与外设、高级文秘、模具设计与制造、大客户服务与营销等6个专业,形成6个专业标准化的文件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华大菁英为学院教师举办了两次“IPO”职业教育教学法系统培训,92名教师通过“IPO”体系认证,实现从“训导”到“引导”的角色转变,能恰当运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做合一等方法与技巧。公司还选派近50名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讲授专业技能课,同时通过公司平台,专业教师得到标准开发、专业建设、带薪学习的更多机会,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此后,学院与东方标准、鸿扬家装的合作,都是派出优秀教师融入企业,从打工仔和学徒做起,一直做到技术主管、营销经理、主讲教师的水平。教师在知名企业达到了优秀技术人才的水平,教师的团队打造、学生的技能训练得到了充分保障。
“没有校企合作对师资的提升与打造,学院的专业教学水平绝对不可能达到今天的高度。”学院党委书记颜莉芝这样表示。
校企合作,催生学院向
特色鲜明的办学转型
据湖南省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未来5年湖南
产业职工将达4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需8万人、技能型人才需20万人,年增长在30%以上,目前湖南各类学校的培养能力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需求。2010年,湖南确定5所高职学院为
制造业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株洲职院名列其中。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办
技术服务专业、联合日本海外协力队开展进口车维修服务的株洲职院,看准了做大
学院的时机,整合其他专业向
专业靠拢。
作为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的国家试点城市,株洲市政府对株洲职院的这个定位也十分重视,支持学院组建由51家
企业参与、11所职业院校加盟的株洲
职业教育集团,又重点指导学院对接本市的四大千亿产业和优势产业。同时,市政府加大投入,用于学院基础建设和专业建设,学院逐渐形成“做
人,吃
饭,干
事”的浓厚氛围。
为了做大
文章,株洲职院先后与上海通用、北汽控股、保时捷
等多家
企业开展了紧密的合作。
“作为企业开展企校合作,有时也像嫁女儿,当然要选择最优秀的小伙子,最看重女儿、最令人放心的人家来嫁。”邓志革说,企业最终落子株洲职院,关键在于学院在争取合作过程中,把企业引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作为重要价值取向,双方一开始就能看到共生共赢的结果。在与上海通用合作的协议中,就有这样的条款:学院每年要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
学院的诚意和实力逐步凸显,并成为企业老总们有口皆碑的一块金字招牌。与别的企业不同,作为民族自主品牌的北汽控股是看中了株洲职院
专业的实力后,主动找上门来的。与北汽控股的合作,包括建设北汽培训中心,中心运行机制的建立、人才标准制订、课程开发,都由学院牵头完成,从而使学院成为北汽公司在南方生产基地重要的人才培养培训中心。
也因为与北汽控股等
企业的合作,使株洲职院成为涵盖
前、后市场,全覆盖、有特色的一所高职院校,学院24个专业中与
相关的专业达到16个,学习
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近60%,学院已初步实现了由综合性高职院校向
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转型。
经与众多企业诚意合作,带来连锁效应,学院做大做强也水到渠成:学院专业课教师“双师型”的比例达到70%以上,学生就业工作渠道不断拓宽,订单班也越开越多,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