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强办通〔2011〕1号
各市州教育局、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要求,经研究,决定开展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优化结构、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努力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改革的根本标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搞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
3、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把整体部署和局部试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总体目标和试点要求
(三)总体目标
通过改革,努力构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体系和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机制,有效促进我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在具体改革层面上,力求取得四个方面的新突破:一是在培养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是在办学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三是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构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四是在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
(四)试点要求
从201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分区域、分学校、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改革试点。各地各高校都要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愿意先行先试的单位,确定1-2个项目进行改革试点。每项改革都要制定改革试点方案,包括改革目标、改革措施、保障条件、试点周期、需要的支持政策等内容,确保改革试点稳步有效推进。
在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五个结合。一是“上下结合”,政府、学校、家庭相结合,教师、学生相结合。二是“左右结合”,要加强统筹,取得各相关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凝聚改革力量,形成合力。三是“点面结合”,凡是涉及面广的重大政策,应该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先行先试,取得成功经验后,再由点及面推广。四是“远近结合”,要对各种问题和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既要长远谋划,又要明确近期任务,对各方面反映突出的问题,要优先列入改革日程。五是“软硬结合”,既要有硬件方面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又要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方法和创新体制机制。
三、改革重点和试点项目
(五)改革重点
围绕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确定的六大战略重点,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改革的新突破和新进展,积极探索办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社区和家庭教育的政策措施,着力推进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教育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深入改革。
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优势,重点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各项改革试点,先行先试,为全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六)试点项目
1、国家试点项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国家已经批准确定我省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并扩大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制定普通高中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等为国家试点项目,各试点单位应按国家要求启动实施,积极推进。
2、省级试点项目。围绕《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中的六大战略重点和深化体制改革的七个方面主要内容,确定省级改革试点项目,由省教育厅立项并指导实施(首批试点项目名单附后)。各改革试点单位必须对试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明确改革目标,强化改革措施,保障经费投入,确保顺利推进。省里安排一定启动经费予以支持。
3、自行试点项目。各地各高校围绕《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结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和改革基础与条件,自行确定和积极推进改革试点项目。改革试点要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体制机制瓶颈、素质教育及教学教改等问题,力求取得改革实效。
四、保障措施
(七)加强领导
根据省委常委会要求,全省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由省建设教育强省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各市县建设教育强市县领导小组承担相应职责和工作职能。
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把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作为事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大事来抓。要根据国家和省里的总体要求,明确一位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改革工作,建立教育改革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要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意见,确定改革重点,制定改革方案,研究改革措施,注重改革实效。改革试点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坚持科学精神,遵循客观规律,防止形式主义和急于求成,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八)精心组织
各地各单位对选定的试点项目,要认真组织做好试点工作,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试点方案和改革措施。各承办单位,要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经费保障到位,按计划进度完成试点任务。对于试点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要及时总结报送,组织交流,加以推广,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对在改革实践中涌现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只要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都应给予保护和支持。对于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深入分析和系统评估,做好预案,积极化解,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九)加强评估和监督
改革试点启动后,要加强对改革试点任务执行情况的评估和监督检查,探索建立改革成效的责任考核和后评估制度。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对试点项目进行跟踪调研,定期评估,加强检查指导。对措施不具体、保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试点项目,对以改革试点名义进行不正当办学行为的试点单位,将及时予以调整。省里将定期通报各地各校改革项目进展情况。
(十)做好宣传引导
教育体制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政策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要多做政策宣传、释疑解惑工作,多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多做增进共识、统一思想工作,多做典型报道、示范引导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首批省级改革试点项目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项目类型
|
试点责任单位
|
1
|
政府主导促进高职教育改革试点
|
综合改革
|
长沙市教育局
|
2
|
衡阳市城区高中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
培养体制
|
衡阳市教育局
|
3
|
建立和完善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终身教育体系试点
|
教育体系
|
湘潭市教育局
|
4
|
岳阳市全面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改革
|
综合改革
|
岳阳市教育局
|
5
|
建立“民办公助”办学体制试点
|
办学体制
|
郴州市教育局
|
6
|
综合高中改革试点
|
办学机制
|
永州市教育局
|
7
|
醴陵市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
综合改革
|
株洲市教育局
|
8
|
中小学教育质量三维激励性评价改革
|
评价机制
|
益阳市教育局
|
9
|
农村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办学模式改革试点
|
办学模式
|
娄底市教育局
|
10
|
区域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
|
体制改革
|
娄底市教育局
|
11
|
深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
管理体制
|
湘西自治州教育局
|
12
|
落实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
现代学校制度
|
湘潭大学
|
13
|
教学研究型大学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
管理体制
|
长沙理工大学
|
14
|
完善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地方院校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
现代学校制度
|
湖南农业大学
|
15
|
临床型拔尖中医人才培养体制的构建与实践
|
培养体制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16
|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培养模式
|
湖南科技大学
|
17
|
构建开放式协同培养机制,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
培养模式
|
湖南商学院
|
18
|
地方理工院校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硕贯通”培养体制改革
|
培养体制
|
湖南理工学院
|
19
|
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点
|
培养机制
|
湖南工程学院
|
20
|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
科研体制
|
湖南文理学院
|
21
|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培养模式
|
怀化学院
|
22
|
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创新机制改革
|
培养机制
|
湖南一师
|
23
|
以促进全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的专科层次学前教师培养体系建设
|
培养体系
|
长沙师范
|
24
|
湖南开放大学办学模式
|
办学模式
|
湖南电大
|
25
|
基于模块式教学的职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
教学体制
|
长沙民政职院
|
26
|
校企合作体制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
教师队伍
|
湖南大众传媒职院
|
27
|
政企校所共建陶瓷学院之办学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
办学体制
|
湖南科技职院
|
28
|
农业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免费对口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
|
培养模式
|
湖南生物机电职院
|
29
|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
管理制度
|
湖南艺术职院
|
30
|
以政府为主导的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
办学体制
|
娄底职院
|
31
|
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
培养模式
|
湖南化工职院
|
32
|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八园四中心”高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
办学模式
|
郴州职院
|
33
|
建设面向东盟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平台
|
办学机制
|
湖南外贸职院
|
34
|
股份制“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
办学模式
|
湖南机电职院
|
35
|
培训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
管理体制
|
湖南铁道职院
|
36
|
常德职业培训教育集团运行模式
|
办学体制
|
常德职院
|
37
|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及章程建设
|
现代学校制度
|
省教育厅法规处
|
38
|
城区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
|
教师队伍
|
省教育厅人事处
|
39
|
完善多渠道的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改革
|
保障机制
|
省教育厅财建处
|
40
|
统筹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
|
综合改革
|
省教育厅规划处
省教育科学院
|
41
|
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制改革试点
|
综合改革
|
省教育厅高教处
|
42
|
湖南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点
|
综合改革
|
省教育厅高教处
|
43
|
市校产学研合作试点
|
办学体制
|
省教育厅科技处
|
44
|
高校招生自主权改革
|
招生制度
|
省教育厅学生处
|
45
|
湖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综合改革
|
省教育厅基教处
|
46
|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建设
|
管理机制
|
省教育厅教师处
|
47
|
中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测量体系构建
|
评价机制
|
省教育厅职成处
|
48
|
以评估机制创新为核心推进教育督导制度改革试点
|
教育督导
|
省教育厅督导室
|
49
|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改革
|
管理机制
|
省教育厅宣传部
|
50
|
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
科研体制
|
省教育科学院
|
51
|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
|
管理体制
|
省教育信息化办
|